张艺谋:平昌冬奥会“北京8分钟”主打高科技牌
还有20多天,2018年冬奥会将在韩国平昌揭幕。对中国观众来说,除了竞赛比赛,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闭幕式上北京接过旗帜以及“北京8分钟”表演。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“北京8分钟”,很多人至今对此记忆犹新。
下个月,再次担任这项表演的总导演,张艺谋在平昌又会带领团队呈现怎样的情景?
其实,参与执导大型运动会的开、闭幕式,张艺谋并不陌生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,他就曾担任开幕式总导演,仪式现场震撼世界。
张艺谋近日透露,针对平昌“北京8分钟”的演出,团队已经筹备了大半年,演员们训练了一个多月,整个表演团队将在大年初一出发前往平昌,表演时间定在大年初八。
据介绍,此次表演将加入一些新技术等创意元素,内容不求全、不求大,关键在于求精,注重科技元素。“这次筹备最大的难点在于当地的天气非常寒冷,并且有风,对设备、线路的抗寒性要求很高,需要多次试验克服异常低温带来的影响。”
据平昌“北京8分钟”总制作人沙晓岚介绍,经过踩点,“北京8分钟”表演现场为五边形舞台,声、光、电等设备必须要用当地的,现在团队正在加紧三维动画、现场合成等制作。另外,团队会尽量使用自己的道具;为应对低温环境带来的影响,会提前做好人员、设备等多方面的应急预案。
高科技元素得到重用
从雅典的“北京8分钟”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,张艺谋都植入了儿童元素。从陈天佳的《茉莉花》到林妙可的《歌唱祖国》,两次表演最终压轴的明星都是孩子,这也体现了表演中最纯净的一面。所以,这次的“北京8分钟”少不了相关元素。
眼下距2004年雅典奥运会过去了14年,高科技元素也成为“北京8分钟”演出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去年,张艺谋完成了一场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观念演出,这似乎也预示着他对科技的新认识,“用以前从没用过的技法和手段,既突破瓶颈,又展现创意。”
显然,运用高科技可以凸显创新。沙晓岚也提出,这次的“北京8分钟”不会再走“恢弘壮阔”、“千人擂鼓”等大场面的人海战术,而是要突出个性化、情感化和技术化。
导演组还设想过,把平昌现场实况和北京、张家口同期实景进行融合和展现,但这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,还要结合艺术。所以,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舞台或许将实现一场空间的转换。我们也有理由相信,那将是又一场让全世界惊叹的演出。
暂无评论,沙发空缺还不快抢!